化学危险品分类及其通则
	化学试剂中的危险品,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爆炸、可燃、腐蚀、剧毒、氧化、还原、放射等七类。在贮存和使用中,必须掌握这些试剂的性质,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,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。一些化学试剂的通性如下。
	一、爆炸品
	容易发生爆炸的试剂,尤其当受到外界作用,如冲击、震动、摩擦、火花、暴晒、高热以及酸、碱、金属及氧化物质接触时,它能在瞬息之间(千分之几秒或百分之几秒)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,同时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。通常这类试剂都具有不稳定的化学键和极易分解的原子团。如下表:
	
		
			| 
				 
					—O—O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臭氧、过氧化物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—N=C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雷酸盐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—O—Cl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氯酸、过氯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—N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基化合物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=N—X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氮的卤化物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—C≡C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炔类化合物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—N=O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亚硝酸化物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—C≡N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腈类化合物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—N=N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氮及叠氮化合物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
	
	属于包装类的试剂及爆炸条件见表1 和表2。
	表1 一些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条件
	
		
			| 
				 
					试剂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爆炸条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试剂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爆炸条件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氯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浓度超过 85%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氯酸钾(钠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摩擦、碰撞、研磨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氯化铬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摩擦、碰撞、研磨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铝粉+氧化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摩擦、碰撞、研磨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甲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浓度大的不稳定,易自爆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亚硝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加热到70oC或碰撞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碘酸或溴酸+有机物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加热、摩擦、碰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铵盐和亚硝酸盐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加热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碱金属、活泼金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遇水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磷化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遇水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氯化铝、三氯化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遇水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钾+乙醇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浓硫酸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红磷+氯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撞击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钾+浓硫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撞击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氢气+氯气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阳光、镁光灯、火花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离子交换树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火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炔化合物+银、铜或汞(II)的溶液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自爆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
	
	有些爆炸性试剂则不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事故,而是由于混有杂质,尤其是混有某些有机物时,才发生燃烧或爆炸。这类试剂多属于强氧化性或强还原性的物质。在使用这类试剂与易引起爆炸的试剂进行实验时,事先应做好防范措施;在贮存时,应分隔存放。
	现将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介绍如下:
	引起燃烧的物质:    浓硝酸、浓硫酸与松节油、乙醇等;
	过氧化钠与乙酸、甲醇、丙酮、乙二醇等;
	溴与磷、锌粉、镁粉等。
	表2 常见有爆炸性的试剂
	
		
			| 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炔亚铜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uC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硫化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4S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炔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3HgC2·H2O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化甘油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5H5N3O9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炔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uC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化胍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2C(NH)NHN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溴化碘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IBr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化乙二醇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5N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一硝基三溴甲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Br3N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二硝化乙二醇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4O2(NO2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OH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甲苯(TNT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3C6H2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重氮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O5N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二甲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H3)2C6H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酚(钠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ONa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甲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N3O6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萘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6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1,3,5-三硝基苯(TNB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间苯二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(NO2)3(OH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1,3,5-三硝基间苯二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(OH)2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叠氮化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gN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苯甲硝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O2)3C6H2N(CH3)N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叠氮化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gN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苯甲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OCH3)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氯化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2,4,6-三硝基苯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NO2)3(NH2)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溴化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Br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2,4,6-三硝基苯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OH)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六硝基乙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6O1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硝基萘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5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六硝基二苯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2H5O12N7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2,4,6-三硝基氯化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Cl(NO2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六硝基联二苯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[C6H2(NO2)3]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叠氮化亚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gN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铵盐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4+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叠氮化亚铜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uN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四硝基苯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N5O8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氮化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gN6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氟化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F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氮化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4N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重氮甲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3N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氧化苯甲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4H10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重氮氨基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N=NNHC6H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雷酸汞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g(ONC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苦味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ONa)(NO2)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雷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HONC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苦味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NO2)3ONH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雷酸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gONC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硝基苯基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[C6H2(NO2)3]N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氰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2N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硝基脲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2CONHN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
	
	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:
	高氯酸与乙醇及有机物;浓高氯酸与聚乙烯;高氯酸盐、氯酸盐与硫酸;氯酸盐与硫或硫化锑;氯酸盐与磷或氰化物;氯酸盐或硝酸盐与铝、镁;氯酸盐、硝酸盐或硝酸与磷或硫化锑;铬酐或高锰酸钾与硫酸、硫黄、甘油或有机物;过硫酸铵与铝粉遇水;高铁氰化钾、高汞氰化钾、卤素与氨;硝酸盐与硫氰化钡;硝酸钾与醋酸钠;硝酸铵与锌粉遇水;硝酸盐与酯或氯化亚锡;亚硝酸盐与氰化钾;硝酸与噻吩;碘化氢与镁、锌等活泼金属;硝酸、亚硝酸盐与有机物及铝;过氧化物与镁、锌或铝;发烟硫酸或氯磺酸与水;次氯酸钙与有机物;发烟硝酸与乙醚;三氯化铝、三氯化磷、五氯化磷或磷化钙与水;氨与汞;氯化铬酰与卤化磷;钠、钾与水;卤素与铝粉遇水;硝酸银与氨水;硫与氧化汞;过氧化苯甲酰与氯仿、乙醚等有机物。
	二、 易爆品
	易爆品是指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或遇到其他物质容易燃烧的化学试剂,在低温或常温下这类试剂多属于容易汽化、混发行很强的物质,或是属于极易水解、还原性很强的物质。它们或是由于燃烧而防热,或是由于放热而燃烧。由于状态或引起燃烧的原因不同,一半将其分为以下四种:
	1、自燃品
	是指在适当温度下能自发地缓慢地进行分解氧化,并放出热量,当温度上升到该物质的燃点时而引起燃烧的物质。例如,一级自燃品黄磷、硝酸纤维素等在空气中就能够剧烈氧化。这类物质还包括:丁硼烷、三乙基硼、三乙基锑、三乙基铝、三乙基铋、三乙基磷、三甲基锑、三甲基硼、三氢化锑。
	表3 遇水或空气易燃的试剂
	
		
			| 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一苯二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SiHCl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钾汞齐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(Hg)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一苯三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Si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磷化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3P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二酰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OCl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碳化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C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烯三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2CHSi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磷化锌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Zn3P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基三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5Si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四氯化硫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Cl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氯化硫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四氯化钛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TiCl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氯化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四氯化锡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nCl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氯化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苯基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i(C6H5)3Cl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无水溴化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Br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钡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Ba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氧化二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2O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铋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Bi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氯化锑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bCl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Rb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氯化氧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O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邻苯二甲酰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(COCl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Li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氯化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Cl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r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溴化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Br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s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四氢化锂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LiAlH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白磷(黄磷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甲基二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3SiHCl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活化镍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i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甲基三氯硅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3SiCl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氢化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H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四氯化硅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iCl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氢化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H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硼氢化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BH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氢化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H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氢化钡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BaH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氯化硫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O2Cl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氢化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Li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硼氢化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BH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氯化硫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2Cl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碳化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4C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氯甲基甲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lCH2OCH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磷化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P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氯化亚砜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OCl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
	
	2、遇水燃烧品
	这类试剂不能受热,在水或潮湿空气中能够燃烧甚至爆炸。例如,碱金属、碱金属氢化物一级碳化钙等,表3列出一些此类化合物。按照这类试剂与水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,又将它们分为2级。属于一级的有钾、钠、锂、铷、铯、钙及其氢化物、碳化物和钠汞齐等,它们遇水后反应迅速而剧烈,以至燃烧、爆炸;属于二级的有锌粉等。
	有此类自燃物引发的火灾,一半可用干砂土、小苏打粉扑灭,严禁用水、四氯化碳或其他灭火器。
	3、易燃液体
	易燃液体容易挥发、汽化和燃烧,其蒸气一般具有毒性和麻醉性。大多数属于有机溶剂。由于它们的易燃程度不同,按其闪点的高低,可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级。闪点越低,着火的可能性越大。一般来说,碳原子数越少的化合物闪点越低,越易燃烧;碳原子数相同而支链越多闪点越低。
	闪点在28℃以下就可以燃烧的挥发性液体为一级易燃品,比如汽油、环氧乙烷、丙酮、乙醚、苯等。
	闪点在28~45℃之间的易挥发燃烧的有人提为二级易燃品,如酒精、甲醇、吡啶、甲苯、二甲苯、正丙醇、异丙醇、二氯乙烯、二氯乙烷、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。
	闪点在46~120℃之间的易挥发燃烧的有人提为三级易燃品,如柴油、煤油和松节油等。
	当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达到适当比例时,不仅易燃而且还能引起爆炸;在没有火种的情况下,易燃液体与强氧化剂反应也会立即着火。
	在使用易燃液体是实验操作中,要戴防护面具;加热时要用水浴,避免明火,并及时排风;严防易燃液体逸散挥发到室内。废液不要倒入实验室的下水道,要集中保存,准备回收。一旦发生火灾,可根据情况使用砂土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。
	4、易燃固体
	易燃固体的燃烧除在空气或水中银发生反应放热而自燃外,往往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燃烧。例如,靠近火源或高热体、受到剧烈冲击、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,都容易引起易燃固体急剧而连续的燃烧,甚至爆炸,同时放出有毒气体。表4列出一些易燃固体。
	由易燃固体引起的火灾,要选择使用砂土、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。
	易燃固体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,并有通风、隔热和防水、防火设施。不同的易燃固体要分隔存放,尤其不要将性质相反的试剂(如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)或能相互引燃的试剂混放在一起。例如,自燃品不能同易爆炸试剂、酸碱试剂、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贮存在一起。对于那些遇水易燃的试剂,则应尽量存放于较高的位置上。
	应该强调指出,在灭火时使用的灭火器材要根据燃烧物质及其周围的设施来选择,不能一概而论。以免因灭火剂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,反而助长火势。
	三、氧化剂
	氧化剂是指有强烈氧化性的试剂,它本身不能燃烧。由于某些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析出活性态的氧,所以氧化剂又乘坐助燃剂。强氧化剂因受潮、强热、震动、冲击以及与还原剂、易燃品等接触时,也能分解放热而引起燃烧或爆炸。常见的氧化剂和强氧化剂见表5和表6. 
	氧化剂应单独贮存在阴凉干燥的通风处,严防潮湿、受热、冲击和摩擦。
	由氧化剂引起的火灾,应用砂土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。
	表4 易燃固体试剂
	
		
			| 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乙醇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5ONa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硫化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2S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亚硝基戊次亚甲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H2)5(NO2)N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基萘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7N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铈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e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2,4-二硝基间苯二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NO2)2(OH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碲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Te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肼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O2)2C6H3NHNH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铝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茴香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H3OC6H3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硒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e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间-二硝基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(NO2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锑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b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苯醚二磺酰肼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SO2NHNH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镁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Mg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甲酰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O2)2C6H3COCl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钛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Ti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苯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(NO2)2(OH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异戊醇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H3)2CH2CH2ONa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间苯二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2(NO2)2(OH)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对-甲苯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7H9N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二硝基氯化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(NO2)2Cl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对亚硝基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(OH)NO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对二氯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Cl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赤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三硫化四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4S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低亚硫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2S2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己二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10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铪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f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硫化磷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2S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金属锆粉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Zr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丙醇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3H7ONa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间苯三酚三肟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3N3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-萘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7O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1-重氮-2-苯酚-4-磺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5N2OSO3H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-萘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7O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苯磺酰肼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SO2NHNH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联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2H10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氨基化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NH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硫黄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S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氧化联苯(1,3,5-三氧六圈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3H6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偶氮二异丁腈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8H12N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三聚甲醛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H2O)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间硝基苯甲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O2C6H4OCH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基苯酚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4(NO2)(OH)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萘胺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0H9N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蒽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14H10
				 
			 | 
		
	
	表5 常见的无机氧化剂与还原剂
	
		
			| 
				 
					氧化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非金属单质: Cl2、Br2、O2 等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高价金属离子:Fe3+、Cu2+ 等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:KMnO4、MnO2、K2Cr2O7、HNO3、KNO3、NaNO3、PbO2、H2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还原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非金属单质: H2、C 等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非金属离子: S2-、I-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活泼金属: Na、Al、Zn、Fe 等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低价金属单质:Sn2+、Te2+等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低价或较低价的含氧化合物:CO、SO2、Na2SO3 等
				 
			 | 
		
	
	四、毒害品
	毒害品是指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强烈毒害作用的试剂。当少量毒害品侵入人体时,人就会局部或全身中毒以至死亡。由于此类试剂有气、液、固三种状态,所以他可以通过人的呼吸器官、消化器官和皮肤进入人体内。尤其是以气态存在的剧毒品危害性更大。具体见后。
	表6 强氧化剂及其分子式
	
		
			| 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名称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分子式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氧化二碘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I2O5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氧化氢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2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二乙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4H6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氧化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二叔丁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[(CH3)C]2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氧化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2O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二苯甲醇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6H5CO)2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硼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2B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叔丁醇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H3)3COO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醋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2H4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月桂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C11H23CO)2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蚁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COOOH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甲基乙基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O(C3H8)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硫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2S2O8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脲(固体双氧水)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O(NH2)2·H2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硫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H4)2S2O8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苯甲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COOO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碘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IO4·zH2O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五氧化苯甲酸叔丁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COOOC(CH3)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H4)2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碘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I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g2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碘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I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铜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u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铼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Re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锌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Zn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铼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4Re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Li2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重铬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2Cr2O7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钡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BaCr2O7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重铬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2Cr2O7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重铬酸铝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l3(Cr2O7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重铬酸铅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bCr2O7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酐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Mn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硝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4NO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钙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a(MnO4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硝酸铈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(NH4)2Ce(NO3)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Mn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硝酸钍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Th(NO3)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Mn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氯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ClO3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高锰酸锌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Zn(MnO4)2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氮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2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酸胍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2N(NH)NH2HN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羟基异丙苯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C6H5C(CH2)2OOH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N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2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硝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N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铅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Pb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铬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2Cr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锌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Zn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氯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cl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钡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Ba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碘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IO3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氧化镁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MgO2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氧化银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Ag2O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硫酸钾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K2S2O8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氯酸锂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LiCl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氯酸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Cl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过氯酸钠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aClO4
				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过氯酸铵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NH4ClO4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
				 
			 | 
		
	
	五、腐蚀品
	腐蚀品一般有较强的吸水性,大多数不易燃烧,但经有机碳化后可以引起燃烧。不同的腐蚀性试剂对人体、金属、纤维、塑料以及毛发、岩石等具有不同的腐蚀作用。此类试剂在腐蚀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,因而要与氧化剂、易燃易爆性试剂隔离,并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。
	实验室中若发生着火事故,应将腐蚀品尽快搬走,并用水冲洗被腐蚀的物件。